文章关键词:
这首诗的作者王建,字仲初,生于颍川(今河南许昌),唐朝诗人。一生沉沦下僚,生活贫困,因而有机会接触社会现实,了解人民疾苦,写出大量优秀的乐府诗。他的乐府诗和张籍齐名,世称“张王乐府”。又写过宫词百首,在传统的宫怨之外,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,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。著有《王司马集》。
这首诗的作者王建,字仲初,生于颍川(今河南许昌),唐朝诗人。一生沉沦下僚,生活贫困,因而有机会接触社会现实,了解人民疾苦,写出大量优秀的乐府诗。他的乐府诗和张籍齐名,世称“张王乐府”。又写过宫词百首,在传统的宫怨之外,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,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。著有《王司马集》。
骊山,位于今西安市东临潼县,山脚下广布温泉,自远古以来就是沐浴和游览胜地。
唐代,在骊山附近进行了大规模的宫苑修建。贞观十八年(644年),唐太宗诏令著名的建筑家阎立德在骊山山麓营建了汤泉宫,到唐高宗咸亨二年(671年),更名为温泉宫。
唐玄宗天宝六年(747年),对温泉宫大加扩充,将温泉水引到专门砌成的莲花汤、九龙汤、海棠汤等一系列皇家浴池中。同时,在骊山的上上下下修建了大量的宫殿楼台,著名的有长生殿、斗鸡殿、朝元殿、飞霜殿、芙蓉园等,并在宫殿周围筑了城墙,同时改名为华清宫。
唐代时,骊山下的温泉不仅供沐浴之用,而且设专门的机构“温汤监”,主管官员负责用温泉水种瓜和蔬菜,因此当时在冬天也有大量的瓜果蔬菜。